作为儿童家长,您可能发现孩子有着在家里“称王称霸”、在公共场所“胆小如鼠”、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等诸多“毛病”,其实,多数情况并不是孩子“淘”和“笨”,而是由于儿童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行为问题。
不久前在对天津学龄前儿童调查中发现,天津市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达34.3%。
这项结果是天津市儿童保健所对分布天津全市区的三十多所重点幼儿园的8786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家长问卷的方式调查得出的。此项调查采用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客观反映儿童心理行为的“心理行为量表”的方式。
调查分析表明,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儿童的表现为社会退缩,这些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孤独、畏缩、害羞;而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不会合作,不会分享,在家不听话、任性、打架或威胁他人;29%的存在忧郁行为,在幼儿园或在家过度恐惧、焦虑、不活跃、有自卑感。5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其中24%为多动、活动过度,表现为精神涣散,注意力不持久,坐立不安,学习效果差。
分析结果证实,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至3岁儿童,是智力、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未得到及时重视与矫正,将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天津市儿童保健所的主任医师刘戌年指出,造成儿童高比例的心理行为问题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由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到同龄孩子机会较少,加上家长过度保护,身心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以前减少;另外,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同时儿童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对孩子充满爱心,一视同仁,多鼓励、表扬进步而不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他呼吁社会各方面都要注重儿童非智力因素诸如道德、情感、性格、意志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给予更大关注,对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给予更多的爱心。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儿童保健所也由原来只注重儿童体质、营养的保健转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专门开设了心理门诊和儿童心理行为能力训练中心,对儿童开展积极的心理治疗和综合训练。

